茶文化_茶道_茶艺_茶叶知识-爱茶阁

您好,欢迎访问爱茶阁官网,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!

元阳退休教师张文翰茶场拂袖育茶香

2020-06-09 10:29分类:茶叶新闻 阅读:

 
张文翰修剪茶树   今年已87岁高龄的退休教师张文翰,从1952年开始从事党的教育事业,在艰苦、偏僻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风风雨雨地度过了几十年的“园丁”生涯。退休后,他出任元阳县水卜龙茶场场长,发挥生命的余热,开始了另一段“园丁”的生活。     于无路处开山     张文翰居住的水卜龙村,彝族、汉族杂居,是元阳县离退休干部最多的村子,属城镇与农村的结合部,新街镇中心小学就办在水卜龙村,也是青少年相对集中的村子。     记者来到张文翰家时,他首先自豪地指着房子背后的那片茶山说:“这就是我们场的茶山了。”一眼望去,满山遍野都是茶树,刚刚修剪过的茶树整整齐齐地排在半山腰上,显得那么郁郁葱葱。     张文翰说,对于这个茶场,他倾注了大半生的心血。他一辈子都记得,自己是在1972年接任的场长。     当时的水卜龙茶场还是一片荒芜之地,两亩稀疏、高矮不一的茶树长得不成样子,一间破草房,几位老弱的老头看管一下,显得十分萧条。     那几年,受大环境影响,茶场茶叶产量低,人心涣散,先后就任的4任厂长都站不住脚跟,一个接一个地都跑掉了,原本有21人的茶场跑的只剩下张文翰和一个老会计。     张文翰在任茶场场长之前是一个小学教师,1959年入的党,是一个老党员了。这时候,一个大大的问号挂在了张文翰的心头,他思前想后,水卜龙茶场还能不能办下去?“既然党和乡政府相信我,派我来当场长,我就应该竭尽全力种好茶,做出成绩来证明自己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。”     说干就干,张文瀚的创业生活就此开始。先是领着那个老会计把地上仅有的茶叶收采拿去卖了,得到的几块钱又去买来几斤茶种,新开辟了几亩茶地。就这样干巴巴地等了3年,一直等到新种的茶树可以采了,他又独自学习起做茶来。     于有路处坚守     由于张文翰只忙于茶山的事情,没有参加队上的生产活动,从乡上队上传来了风言风语:“水卜龙要是能种茶,老祖宗早就种出来了,还用你张文翰?”     就连他大儿子也说:“爸爸你一天在茶场忙,一点收入也没有,干脆把茶场卖了,回来种点菜不更好吗?”     面对流言蜚语和家人的不理解,张文翰并没有动摇最初的想法:“茶场不能卖,如果在茶山搞不出名堂来我宁愿死在上面。”     1981年,张文翰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——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水卜龙,使得他开发茶场的信心更足。随后他将茶场承包给了愿意到茶场种茶的农民,教他们修枝、施肥、管理、采摘等各道工序。     虽说在后来的发展道路上碰上了不少困难,张文翰始终保持着初衷:要把茶场办好,办下去!他更加勤奋地自学种茶知识,到外地茶场“求佛取经”。终于水卜龙茶场打了一个翻身仗:1982年,茶叶大幅度增产,年产2819.9公斤,收入8616.62元;第二年又翻了近一番。这时的茶场和1972年时的茶场相比,不知上了几重天。     如今茶场年产值已达两百多万元,茶场办的是红红火火。虽然张文翰已87岁高龄,但精神头好得很,还是水卜龙茶场的顾问。原本可以安享晚年的他,舍不得这片山。     不忘为人师表     虽然已经离开教师岗位多年,但张文翰自始至终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,主动作为,他经常深入学校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,配合教师抓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辍学学生的动员返校工作。因为他深知知识对孩子的意义有多重要。     2005年9月,水卜龙村委会在新街中学读书的13名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,张文翰得知此事后,立即动员水卜龙村50余名离退休干部捐款1800元,解决了13名学生的就学费用,圆了孩子们的读书梦。为了鼓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好好学习,他以关工小组的名义多方筹资,对考取大学的学生奖励500元,目前已形成制度,已奖励20人,共10000元。     每年“六一”儿童节是张文翰夫妇忙碌的日子,他和老伴准备送孩子们节日礼物,如2009年送给33个困难学生每人20元的红包,共660元,平时每年还资助困难学生11人,几年下来共捐助16000余元。在帮助贫困学生的同时,张文翰还没有忘记在教育事业中付出辛勤劳动的优秀教师,曾自己掏钱为11名优秀教师颁奖,鼓励他们再接再厉,继续培育优秀学生。     张文翰用一片恒心,染绿了山头;用一片爱心,温暖了学子。他的故事,在当地传为美谈。

郑重声明:喝茶属于保健食品,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,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,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仅作为参考,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处理!

上一篇:"昌宁红"茶文化知识竞赛活动成功举行

下一篇:勐海县茶叶技术服务中心2014年工作总结

相关推荐


推荐阅读

关注我们

    茶文化_茶道_茶艺_茶叶知识-爱茶阁
返回顶部